长城

湖北省荆门德艺学校 五(6)班 周宁宁

 美文欣赏     |      2025-05-12

在崇山峻岭之间,一条青灰色的巨龙蜿蜒盘旋,它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一一长城。这座跨越两千余年的建筑奇迹,不仅是军事防御的巅峰之作,更是镌刻着文明密码的世界文化遗产。长城的精巧,藏在它的防御体系里。

城墙平均高7.8米,顶部宽6.5米,五匹马可并排而行。聪明的古人因地制宜,在沙漠用红柳枝与砂砾层叠,在山区用山石垒砌,让每一段城墙都与自然融为一体。每隔300米,敌楼便巍然耸立,既是屯兵的堡垒,又是嘹望的高台。更绝妙的是烽火台,一旦敌情出现,燃烟举火间,千里之外的军情便可瞬间传递。山海关、嘉峪关等关隘,飞檐翘角的城楼与高耸的城墙相映成趣,威严中透着艺术之美。从空中俯瞰,长城如巨龙般盘踞在山脊线上,全长超Z.1万千米的身躯,时而跃上山巅,时而潜入深谷。城墙外侧的垛口高1.7米,内侧矮墙守护着士兵,敌楼顶部的嘹望孔好似“祥瑞之眼”,凝视着岁月变迁。春日里野花在墙缝中绽放;夏日时,绿树为城墙披上绿裳;秋日中,层林尽染如油画;冬日里,白雪覆盖宛如银龙,四季轮换间,长城始终是天地间最壮美的画卷。

“不到长城非好汉”。这句诗道尽了长城的精神内涵。明代戚继光增设的空心敌台,让士兵能藏身射击,造就了“一夫当关,万夫莫开”的传奇。站在烽火台上,仿佛能听见金戈铁马之声,看见戍边将士的忠魂。它不仅是军事防线,更是民族精神的象征,每一块砖石都凝结着先民的智慧与血汗。孟姜女哭倒长城的传说,至今仍在诉说着劳动人民的苦难与坚韧。

1987年,长城成为世界文化遗产,却也面临着新的挑战。八达岭长城用传统工艺修复砖石,保留历史痕迹,而部分偏远地段却因无人看管,砖石被盗、植被破坏。我们在山海关观看实景演出,在宁夏聆听《不到长城非好汉》的剧目时,更应懂得:文明游览是最好的保护,让长城的砖石不再被刻字伤害,让烽火台的遗迹不再被垃圾侵扰。

长城是历史写给未来的信,每- -道垛口都是岁月的标点,每一块砖石都是文明的字符。它不仅属于过去,更属于现在和未来。让我们轻轻抚摸这历经沧桑的城墙,记住它的磅礴与温柔,共同守护这条腾飞的巨龙,让它的故事,永远在中华大地.上流传。